赵小姐虽然吃了郎中开的药,可是还是不见好。丁耀亢倒是精神头比原来好一些了,他看着赵小姐那种痛苦的样子,不好开口说离开。可是不离开的话,自己的儿子又处在病危之中,他必须得做出选择。

    王一明已经在收拾行囊,做离开的准备。柳先生又送来了很多银子,都是新书的销售回款,柳先生说,还有源源不断的银子会收回来的,让王一明给写一个地址,说以后直接把银票转过去。

    王一明就对柳先生说“银票的事好说,可我家老爷子这个事儿不好办呢。那边大老爷派人来送信儿,等着我家老爷子回去。这边老爷子天天晚上睡不着觉,他还想带赵姑娘一起走,你看赵姑娘确实是动不了的。先生,您看看这个事能不能给拿个主意呢?”

    柳先生不是不能拿主意,问题是他知道丁耀亢对赵姑娘是很关心的。如果他自己走了,怕赵姑娘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柳先生本来是想说自己可以帮他照顾赵姑娘,这话不好开口。赵姑娘目前的状况,如果一旦真的有个三长两短的话,他没法对朋友做交待。可是同意丁耀亢带着赵姑娘一起走,显然这是坑丁耀亢,也是坑这赵小姐。所以他没有办法去说服丁耀亢,也很替他着急的。

    他借着去看赵小姐的机会,觉得应该跟赵小姐谈一谈,只有赵小姐能够阻止得了丁耀亢不让她带自己走。

    那天赵小姐还算清醒,往常赵小姐经常处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中。赵小姐见柳先生来看自己,很艰难的睁开眼睛,表示对柳先生的谢意。

    柳先生轻声地说“看赵姑娘的身体状态,已经有所好转,这几天丁先生已是饭茶不思。老家来信儿说大公子病危之中,先生都无暇顾及。”

    赵小姐并不知道这事儿,这几天处在昏迷中,她稀里糊涂也没有听人讲过。她一听这话,挣扎着要起来。丁耀亢急忙摆手说你不能起来。

    柳先生就接茬说“丁先生想带你一块儿回老家,但你如今这种状态还没有恢复,路途遥远颠簸震荡,怕小姐难以支撑,所以作为朋友的我们是不希望赵小姐受车马劳顿的。”

    赵小姐点着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不能给先生增加负担,先生想带我之心,小女子这一生就没有白活。谢谢丁先生,你还是及早回去照看大公子吧!”

    柳先生接过话茬说“那就及早让丁先生先赶路吧,待大公子病愈之后,丁先生再回杭州。或者等到赵小姐身体恢复些,我派人送赵小姐去诸城。”

    丁耀亢确实是难以选择,虽然自己并没有说要把赵小姐当成自己的红颜知己,但这个时候把人家丢下,自己走了实在是有些放心不下。不回去,自己儿子处在病危之中,他接到信息已经耽搁了几天,再不走的话,恐怕都见不到儿子了。

    最后他还是下了决心,对赵小姐说“这里托付给柳先生,让张婶也不离开你,其他人能够留下的依然留下,你先好好养身体。”

    赵小姐深深的点了点头,她说不出多少话来,就没有力气了。

    柳先生看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对丁耀亢说“先生请放心,我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赵小姐。先生也要多注意风寒,路途遥远,一定要多保重。”

    当天晚上,丁耀亢就和王一明以及来报信儿的家丁一起启程了。丁耀亢也没有想到,此次离开杭州城,是他这一生中最后一次在杭州城中的居住了,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想当年自己21岁,只身来到杭州城,那时年少,一切还刚刚开始。如今,离开杭州成已是垂暮之年。

    丁耀亢的父亲丁惟宁在他11岁的时候就病逝,母亲在他16岁的时候为他娶了老婆。自己的儿子丁慎谋是在他18岁那年生下来的。按照母亲的想法,他要去考取功名。

    本来20岁那年已经考上了秀才,但再往上走总是仕途不顺。于是,21岁那年,他就辞别了老师钟羽正,开启自己江南游学的生涯。正是那年自己第一次来到杭州城,江南的秀美,让他流连忘返。

    他拜访名师,结识文友,好不快乐!再也不想考取功名,为世俗所苟活了。这也增添了他对山水风情的再次眷恋。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他就没有如此快乐过。

    父亲的一生波折坎坷,晚年父亲带他们幸福的生活在田园乡间,这也是丁耀亢早期喜欢田园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图。

    父亲一生除了写《金瓶梅》之外,还写过很多诗,只可惜他是一个只耕耘不问收获的人,那些描写山川美景的诗句,写完就丢在一边,没有留下来。

    丁耀亢有时也在想,自己不是个好儿子,没有把父亲写的东西收集起来。这也难怪,父亲在他11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一生中父亲写过多少诗,他自己都不记得。现在,丁耀亢唯一感觉自豪的是,长子虽然身体赢弱,但是能够为他支撑管理家业,而小儿子丁慎行却是他在文学上的最好帮手。自己写的文章和诗歌,小儿子都能够他整理,并收集成册。有些流落在民间的诗歌文章,丁慎行都能够帮他收集找回来,这让他非常欣慰。

    自己第一次踏进杭州城,那时青春年少,在江南一呆就是两三年。期间拜访了居住在金陵的董其昌,董其昌既是江南的山水国画大师,又是翰林院学士,当时是南京礼部尚书。

    董其昌对丁耀亢很是喜欢,他们也成为忘年之交。董其昌是丁耀亢除钟羽正之外,最有影响力的第二个老师。

    董其昌虽然自己很有学问,也做着南京礼部尚书,但并没刻意要求丁耀亢一定要考取功名。因为他知道丁耀亢的父亲在世时就是一个非常讲究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而且他对钟羽正也了解,他们都是同一代人。钟羽正是丁惟宁的好朋友,丁惟宁过世之后,丁耀亢与钟羽正为忘年之交。

    那时的丁耀亢,年轻气盛,边游学边结识社会各层次的精英。虽然抱着为国效力的思想,但是也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可是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形象。

    可不是吗,人家都求取功名,他却游山玩水。就是写文章也都与别人不一样,书写山水情怀,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两个养大成人,可不是想让他游山玩水。

    于是在他23岁那年,几封家书还是把他追回了老家。母亲不希望他这样游山玩水,还是希望他考取功名。他也遂了老人家的愿望去考试,可是不管怎么努力他还是名落孙山没有考上。

    考不上那一定是他不努力,在世人眼里,这就是他没考上的理由。况且说他游山玩水,别人就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孤儿寡母,也确实他母亲支撑这么一个家也是不容易。况且说他已经是娶妻生子的人了,还总在外边玩,这肯定在世人眼里,那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主。

    丁耀亢16岁就结婚了,老婆是妈妈给她物色的,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

    自己23岁了,外人眼里也确实不是很定性。他从小跟着父亲生活在田园之间,养成了对自然的一种天然偏好。如果圈养在家里读些八股文,写些八股文章,总觉得空间太狭小,不能够让自己放松开来。

    母亲经营着几亩田产,逐渐的把家置办的越来越好起来。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自己的老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知道跟着婆婆经营家业,相夫教子,这些都没得说。丁耀亢还有什么可以不满意的呢?所以没有考上功名,他也自觉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妻儿。

    于是,丁耀亢就想收收心,在家苦读起来。

    三年后,在家圈了满脑子八股文的丁耀亢,满以为自己这次完全可以考个功名回报辛苦的母亲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26岁的丁耀亢,还是名落孙山。

    是他的文笔不行,还是自己的能力太差了?他自己也弄不懂。这已是他第三次受打击了,如果说自己能力太差,自己也没少努力。可是为什么就考不上功名呢?没人能回答得了他的问题,母亲也很是同情他。儿子在家确实努力了,这不是责备的问题,也不是儿子能力差的问题。

    母亲是相信自己儿子能力的,母亲有文化,识文断字。儿子的文章她也亲自过目,她不相信儿子的能力差。

    当年丁惟宁之所以辞官回归田园,也是对明朝腐败的不满,对明朝官场的黑暗产生厌倦。所以这种田园心境和田园生活方式,可能对儿子的影响太深太深了。

    所以母亲对丁耀亢是非常理解的,他觉得儿子并不是能力差,而是社会对儿子的包容性太差。他就给儿子一片天空,让儿子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吧。

    好在此时,母亲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更是衣食无忧。老婆没有文化,却能够按照母亲的安排,替她在母亲面前尽孝,也能够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孩子,所以丁耀亢就跟母亲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说自己呢,想到深山里过隐居的生活。

    此时的丁耀亢,更喜欢道家的无为而治,更喜欢道家的出世哲学。他觉得自己与这个尘世格格不入,不如到大自然中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母亲是理解他的,帮他在诸城相家沟村的后山上找了一个好环境。对他说“儿子,你可以在这里住下,但妈妈希望你还是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世俗中的人。人可以忘记现实,但每个人还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希望几年后你还能够重新回到家里,妈妈和你的妻儿随时都欢迎你回来的。”

    此时的丁耀亢,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差别,只是找不到自己为什么考不上功名?为什么自己总是名落孙山?

    他想找到答案,也想静一静心让自己重新理一下思路。

    在这里,他盖了一个小房,开垦了一些土地。每天读书种地,他感觉心情逐渐的好了起来。

    他给自己的小屋起了个名字叫“煮石草堂”。“煮石”两个字,很多人不理解,丁耀亢也懒得去解释,其实这两个字是唐朝人的诗歌“归来煮白石”中的句子,也表达自己不想在世俗中看人眼色,以隐居为快乐之意。

    有很多人以为丁耀亢非常怪异,其实恰恰这个时期是丁耀亢非常自由自在的阶段。他可以不受人干扰,在这里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他来到山上的时候,带来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偶然机会,发现自己带来的书中还有父亲写的历史资料。于是他就开始刻意读历史方面的书籍,感觉中国历史非常值得去学习和借鉴。于是他放下一切形式的八股文章,专心去啃读历史。

    他从浩瀚的历史长卷中总结经验,寻找对后人有借鉴的历史故事,最后写成了一部比较有借鉴的力作《天史》。这部书应该也是丁耀亢的一部很有名的书。书中充满了吉凶祸福,天灾人祸皆由因果而生的道家思想。

    这部书也是丁耀亢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书写完之后,并没有拿钱去刻印出来,他工工整整地把书抄写了一份,然后寄给自己的老师董其昌。

    董其昌读了之后,感觉这确实是一部不错的书。他给丁耀亢以高度评价。然后建议丁耀亢及时刊印出来。

    这对丁耀亢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尽管自己没有去考取功名,但是自己写的文章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誉。

    丁耀亢又把手稿重新抄一份,寄给已是80高龄的钟羽正,同样得到这位老先生的首肯,老人称丁耀亢是奇才。

    这部书的问世,让丁耀亢有了重新回归的信心。

    此时母亲经常带着妻儿来到山上看望他,鼓励他,而且还对他大加赞扬。

    丁耀亢自己,也把这里经营的像是一个人间的世外桃源。之所以称为人间的世外桃源,是因为丁耀亢不允许老婆孩子在这里居住。母亲带他们过来的时候,也只是在这里短期呆一段时间。只要母亲走,他就让妻子儿女都同时离开。他这里经常来一些与之要好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包括有一个叫邱石常的朋友。

    丁耀亢此时给自己起了个道号,叫野鹤道人。

    邱石常跟他志趣相投,开玩笑说“我的书斋叫烹鹤亨。”之所以邱石常这样开玩笑,是因为丁耀亢的书斋名字不是叫“煮石草堂”吗?邱石常就说你把我这块石头给煮了,我就把你这野鹤给炖了。

    两个人要好到这种程度,丁耀亢却不允许自己的女人孩子住在自己的山中草堂。就是想找一片清静之地,更崇尚道家的空灵思想。

    母亲那次带他的妻儿来山里看他,看到丁耀亢已经开朗起来,而且还能和朋友开玩笑,觉得可以把丁耀亢招回人间了。

    于是,母亲就让他接着参加科举考试,那年丁耀亢已经是32岁了。这次丁耀亢能够考取公名吗?

    预知后事如何,下文接着分解。

章节目录

公案传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子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四章 辞别杭州再无往返 遥想少年轻…-公案传奇故事完整版哪里可以买到正版书,公案传奇,一本书并收藏公案传奇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